摆脱近视镜,目前最热门的就是“准分子激光手术”,但专家提醒:必须身体条件允许才能做激光手术,不能盲目选择该手术,以免造成后遗症。
学生、公务员盯上激光治近视
目前,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人,已经成为全球近视眼患者最多的国家。很多人为了美观、为了所学专业的视力要求、为了求职,不得不摘掉眼镜。
治疗和矫正屈光不正(包括近视、远视、散光)的方法和手段日新月异,包括准分子激光手术、戴rgp、戴角膜塑形镜、戴软性隐形眼镜、戴框架眼镜等。现在最热门的就是采用激光手术来矫正视力。从目前医院对手术患者的调查情况来看,通过激光方式矫正视力的患者中,学生和公务员最多,两者占到手术群体的六成以上。据悉,目前全球已经有数百万人通过该手术提高了视力。
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准分子手术
“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,我们医院在每个月都婉拒近百位不适合做这类手术的患者。”郑春晖主任说。
现在,“轻轻松松30秒,还你一个清晰的世界”、“手术无副作用,且绝不反弹,激光可治疗20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”等等广告词,几乎随处可见。
手术无风险”的说法违反了医学常识。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,“绝对”一词根本不存在。准分子激光有着严格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前检查,年龄在18周岁以上,近两年屈光度稳定,矫正屈光度近视不超过1400度,散光不超过600度,远视不超过600度,这是最基本的手术条件。据我们统计,通过术前检查,约有30%的人不适合手术治疗。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期,眼睛屈光状态不稳定,如果18岁以下盲目地进行激光矫正手术,可能还会再近视。
术前严格的检查标准是手术安全的保证,除了必需的检查项目还需要客观评估患者的视觉对比敏感度、波前像差以及泪液分泌等,确定没有任何禁忌症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。
患者做完准分子激光手术以后,要注意不要过度用眼,要定期到医院做眼科检查。 “做手术前,从来都没看清楚过!”60岁的雷大妈视力很差,先天性的远视再加上散光,让她饱受折磨,她眼中是一片“花花世界”。8个月前,她在省人民医院做了准分子激光手术,12月14日她再次来到医院复查。这天,她向医生报喜:“我终于能看清了,看书、看报、看电视和常人一样了,活了60岁,才知道看清楚是什么滋味。”
雷大妈手术前双眼远视度数分别为650度、675度,视力仅有0.12。戴600度的眼镜头晕,只好戴500度的,但看书看报还得用放大镜,就是这样,也只是看个大概。“电视上的大字、小字我都看不清,看人脸也是模模糊糊的,更别提做什么针线活儿了!”雷大妈告诉医生,视力问题给她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,但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|